职业性白斑是指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,以皮肤色素脱失为特点的疾病,是我国法定的职业性皮肤病之一,常在接触致病物1~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发病。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直接接触致病物的部位出现大小不一、不规则的点状或片状色素脱失斑,周边可有色素沉着,呈慢性过程。多见于穿戴或生产含有氢醌、二羟甲苯、对叔丁酸、酚醛等化合物的橡胶、防腐清洁剂、胶水、鞋等工人。正职业性白斑是指长期接触苯基酚、烷基酚类等化学物质而引起的皮肤色素脱失斑,常见于石油化工、合成树脂、橡胶、木材加工、油漆制造和印刷等行业。此类白斑一般发生在接触部位,而当脱离接触上述物质后,皮肤色素一般可逐渐恢复正常。职业性白斑是我国法定的职业性皮肤病之一,虽然不像尘肺、职业性肿瘤、职业性中毒等职业病那样可怕,对接触人员的生命安全、身体的总体健康没有发生质的改变,但是对接触人员的容貌及心理健康威胁很大,尤其会对中青年女性。
病因
主要由化学因素造成,长期接触氢醌、二羟甲苯、对叔丁酸、酚醛、烷基酚、儿茶酚、甲基儿茶酚、对叔丁基儿茶酚、巯基胺等化学物质可引起皮肤色素减退或消失,发生类似白癜风样的改变。
临床表现
发生白斑前可有早期炎症改变,也可直接发生色素脱失,表现为大小不一、不规则的点状或片状色素脱失斑,有的周边有色素沉着,呈慢性过程。主要限于直接接触致病物的部位,以双手及前臂为主,有时也可见于皱褶及易摩擦部位,如腋窝、胭窝及外生殖器等。少数患者皮损可泛发全身。
检查
体格检查:皮肤视诊可见双手、前臂等部位不规则的点状或片状色素脱失斑,无触痛。
诊断
有明确的职业性化学物质接触史,在直接接触致病物的部位出现大小不一、不规则的点状或片状色素脱失斑,呈慢性过程,彻底脱离接触后可逐渐好转,可诊断为职业性白斑。
鉴别诊断
主要与白癜风鉴别,白癜风无职业接触史,无特定发病部位,职业性白斑经脱离致病物后好转,而白癜风则无此现象。
治疗
1.一般治疗
脱离接触物,必要时调离发病环境。
2.药物治疗
一般采用局部治疗为主,常用药物有补骨脂类及其衍生物、氮芥和糖皮质激素等。
(1)补骨脂素类药物:如补骨脂、五指毛桃、无花果等,为光毒物,能使浅色还原型黑色素氧化为深色氧化型黑色素,还能通过光毒性反应,破坏皮肤中的巯基,减少对酪氨酸酶的抑制,激活酪氨酸酶活性。常作为首选药物,但易导致接触性皮炎,为其不足之处,制剂中加入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反应,提高疗效。
(2)氮芥:在体内可形成乙烯亚胺基,通过光敏反应等消耗巯基,解除对酪氨酸酶的抑制,激活酪氨酸酶活性,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。氮芥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,对局部组织有很强的刺激作用,也可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,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并及时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。
预后
脱离接触物后可逐渐好转,预后较佳。
预防
职业性白斑发病率很低,预防措施主要是采取个人防护为主,改善劳动条件,避免直接接触致病物,在生产劳动中一旦发现在致病物接触部位有色素脱失应及时诊治。
护理
减少紧张焦虑情绪,合理饮食,多食清淡、富含营养的食物,忌食各种辛辣刺激性食品,改善生活方式,注意劳逸结合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